我的书架
小说社区
书库 • 全本
玄幻 • 奇幻
武侠 • 仙侠
都市 • 言情
历史 • 军事
游戏 • 竞技
科幻 • 灵异
您当前所在位置:休闲文学吧>>大魏春

第六八零章 你不仁,我不义

更新时间:2022-09-21  作者:眀志
大魏春 第六八零章 你不仁,我不义
“粮草不够了!”

李韶一怔,盯着面露愁色的李承志。

见他神色不似做伪,李韶稍一转念,心中陡然一沉。同时也明白李承志为何如此发愁。

这一战,虽说破了萧、陇二关,又占了泾州,岐州等十一郡八十九县,缴获的粮草足百万余石。

乍一听很多,但也只是相对而言。如果不算西海出征的十万兵卒,只计予此战中俘获的十数万降卒和民壮,一人足可分得十石粮还有余,逾一千余斤。便是全都当猪喂,吃两年也绰绰有余。

但莫忘了,李承志已占岐、泾二州,并高平镇,等于偌大的关中,已有近半已归西海。

而这两州一镇,百姓镇民近有百万户,逾五百万人口,整整是降卒的四五十倍。就那一百多石粮,撒出去连个水花都看不见。

而好死不死的,眼见夏收在即,泾、岐、豳三州近七成的粮田却被元钦一把火烧了个精光。

还拿什么让百姓过冬,更惶论到明年夏收还有整整一年?

更过分的是,关中的豪强、士族、世家、门阀等,或是鼠目寸光,或是被逼无奈,個个都似昏了头似的向朝廷献粟买官,也就将将留够了一年的口粮。

如此一来,李承志就算想杀鸡取卵,劫富济贫也不可能了。

李韶眼中浮出一丝怒色,咬牙切齿的骂道:“元钦用心何其恶毒,该杀!”

便是将元钦千刀万剐,又有何用?

所谓两军对垒,胜者为王,无所不用其极。若是换作他,也不一定就干不出来……

李承志暗暗一叹,沉声说道:“仅凭如今的存粮,便是顿顿吃草,也绝对养不活两州一镇近百万户百姓。故而须另图他谋……前几日,尚书(崔光)回河西督收夏粮,起程时曾与我秉烛夜谈,并留下上下策……

其一,徐徐图之:就地退守陇西,只驻守陇萧二关,并高平与金明等关中门户,将这疮痍满目,穷困流离的关中留给朝廷,看他如何作为……

朝廷若是进,便会收复两州各郡各县,驻以兵卒,派以口粮,并遣以民夫,以备来年春耕。而如此一来,就要做好再被我再占一次,再抢一次的准备。

所以我以为,朝廷十有八九会退。也就是待我退兵之后,将两州百姓彻底迁入关东与河东,或是六镇……故而此策,只能占地,而非留人。”

根本不用他以为,既然明知西海还会打进关中,皇帝也罢,元怿与朝廷也罢,便是再蠢也断不会做出资敌的行径。所以十成十会迁尽岐、泾二州百姓,迁往洛水以东。

李韶猛一摇头:“不妥……若就地撤兵,那此战有何意义,就只为攻占萧陇二关,日后只偏居于河西?日后若再想图谋中原,兵源、粮草又从何而来?更有甚者,此次若是撤了,下次再想占,就绝不会这般轻松了……”

“尚书也知不妥,所以才有上策:趁热打铁!如今朝廷大败,正是士气尽失,军心惶惶之际,我军当以破竹之势,尽复关中全境。

虽然泾、岐、豳三州的粮田被元钦烧了个七七八八,但五州中最为富庶的华、雍两州还在,若得这二州之粮草,未必不能养活关中……”

李韶在心中稍一盘算,便知此策才为老成之道。

虽说随元钦溃入雍华两州丁壮足还有近二十万,但大半皆为民夫,少半亦是败卒,不但是乌合之众,更是败军之卒,殊无军心、士气可言,又岂是西海虎狼之师的敌手?

说不定都用不到两个月,便能长驱直入,尽复关中。

但也并非没有后顾之忧。

“若元钦故伎重施,将华雍两州的粮田也尽数烧了呢?”

“若朝廷真敢这般作为,使关中赤地千里,那就不要怪我釜底抽薪!”

李承志冷声笑道,“两百万户百姓,逾千万口,若是全部逃入河东与京畿之地,又是何等光景?”

李韶只觉头皮都麻了。

整个元魏才多少人口?

不过五百多万户,不到四千万而已,而关中近占三成。若全部涌入大河以东,河东与京畿焉有不乱之理?

河东一乱,前年才被高肇祸害过的冀、定等州自然也就乱了,更是阻绝了洛京与六镇之路。

算来算去,朝廷就只余大河以南小小的一个角。说不定都不用李承志出兵,洛阳就被流民攻破了……

“当然,此计甚是恶毒,能不用,则不用。但须让朝廷知道,真若是逼急了,我定然用的出来。是以明知是钦鸩止渴,资粮予我,元钦也绝不敢再烧两州良田……”

“那就打!”

李韶以拳击掌,满脸都是兴奋之色,“西海之军制、战法,乃至兵械皆与众不同,便是某雄心未老,怕也是无法帮你领军。但好在予关中尚有些许薄名,自当为你筹动粮草、坐镇后方,你放心出征就是……”

“好,那就谢过世伯!”

李承志点头应下,又温声笑道,“不过还有一事要劳烦世伯:可否帮小侄写几分信?”

“写给谁?”

“河东诸世家……”

李韶稍一转念,便知李承志的用意:这是准备劝降?

计谋老套无所谓,有用就行。更何况对世家、士族而言,没有什么比家族延续更重要。

只要不是眼瞎心瞎之辈,自然能看出孰强孰弱。这些墙头草心里清清楚楚:便是还不到做出选择的时候,也该韬光养晦才是,而不是争做出头鸟。

李韶更是信心大增,朗声笑道:“备纸墨来!”

他笔走龙蛇,不多时便写就一封。李承志接过后略微一扫,稍稍点头,便令李孝先装入信封。

李韶兴高采烈,灵思如泉涌,李承志再不打扰他,只是于案后坐定,又从文书中寻出一封圣旨。

圣旨是前几日由洛阳送来,与崔光、张敬之商讨后,崔光才回了河西。

隔河而治?

看来朝廷是真急了……

天上飘着绵绵细雨,时下时停,已接连五六日。

细雨将青石台阶冲涮的油亮,阶下已积了水,时而就会冒出一个水泡。

望着阴沉的雨天,听着堂外的嘈杂,薛景茂脸上的肉皮不由自主的抽搐。

薛氏是河东世家,自西晋末时便为汾阴豪族。历石武。符坚、姚泓,后又降了刘裕。其间族中子弟或为领兵大将,或为郡守刺史坐镇地方,可谓显赫一时。

宋灭时,曾祖薛辩举族投附元魏,被太武帝之父明元帝赐为汾阴候。

后经孝文帝降爵,汾阴候便成了汾阴伯,自有嫡支继承。但庶支子弟也跟着沾了不少光,其中更不乏惊才绝艳之辈。

薛景茂之父薛聪生前极受孝文帝信重,任过专事王驾的直阁将军,更随孝文亲征,时任司马,回朝后又任御史中尉,九卿之一。

元恪继位后,薛聪出任齐州刺史,卒于任上。二子一庶一嫡,才能稍逊其父,却也未坠门楣。

薛景茂虽是长子,却是庶出,起家算不得好,但也算不得坏。元雍任司州牧时,他才只是司州纪室从事(记室类秘书,主撰写章表文檄,从事则是纪室的助手,从七品)。

但机遇来了,挡都挡不住。只短短六年,他已是官至五品的一郡太守。

薛景茂自忖运气不差,就是可惜生错了时候。

就如此时,眼见风消雨歇,如铅山般厚重的乌云也渐渐散云,天似是有放晴的驾势,薛景茂的眉头却越皱越深。

雨若下个不停,自然会影响夏收。眼见天晴在即,他该高兴才对?

只因赵兴郡的夏粮,早已被官兵临走之际的一把火给烧了个精光,还收个鸟毛?

若是叛逆趁势攻来也就罢了,到时百姓自然以为是叛军所为。且逆贼势大,无可匹敌,不论是士族还是草民,自然只能忍气吞声。

再者李氏并非穷凶极恶之辈,只要攻了城,占了地,自然要管百姓死活。

但见鬼的是,堪堪追至泾州安定郡与赵兴郡临界之地,叛军竟不追了,任由官兵溃散。

叛军未入郡境半步,便是薛景茂脸皮再厚,底限再低,也说不出烧毁粮田是叛逆所为。

百姓也不是傻子,更何况还有乱兵过境之时,据坞堡而守的豪强部曲亲眼所见,薛景茂就是想栽赃也不可能的。

是以待局势稍稍平定,郡衙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。若非阴雨连天,郡衙怕是早都被攻破了。

即便如此,衙外依旧围了不少无粮渡日的饥民。薛景茂只能令吏员抬出库中所余不多的仓粮,在衙外施粥。

而待这天一晴,郡治以外的诸县之民必然蜂捅而来,到时定然会激起民变。

饥民愤怒无处发泄,他这郡守又如何能幸免?

薛景茂又是悲愤,又是恐惧,脸上的五官拧做一团。

“咚咚咚……”

门被砸的如擂鼓一般,薛景茂双眼一瞪,大声喝问道:“何人击门?”

门后就守着衙役,隔着门缝问了几句,踩着雨水飞奔而来。

“使君,大事不好……七日前,长武县民围至县衙,县令无奈,出面安抚。但当知县仓中也无余粮,流民当即举事,攻破县衙……自县令下,县中官吏、役员三十余口,皆被匪民分尸生啖……

只三日,叛乱便波及定安、定平二县……匪首号称‘平天将军’,已予长武聚十万众,定于丙辰日出兵……”

丙辰日,不就是后日?

明知李氏叛逆不可匹敌,这伙流贼安敢以卵击石?

一旦出兵,必是往郡城而来。

再想到长武县令并县中官吏皆被饥民分尸生食,薛景茂骇的一个激灵。

“快,急报予刺史……”

“喏!”

属下飞奔而去,薛景茂又急声吼道:“校尉(郡尉)去了何处?”

“使君,赵郡尉与范郡丞予昨日皆称病回府,闭门不出……”

长史提醒了一句,又往前一凑,将声音压的极低,“使君,你莫非忘了前日的那封信……”

薛景茂稍稍一愣,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退去,直至白中发青。

信乃姑臧候李韶所写,满纸透尽“弃暗投明”之意。他也不是未动心动过,但最终还是忠君思想作祟,未予回应。

而郡尉与郡丞双方告病,薛景茂也只以为这两个是被围在衙外的流民吓坏了,还曾暗暗讥讽过。但此时经长史提醒,他才悚然一惊:那两个,怕是早已料到今日之局面,已然有了决断?

但问题是,这已过了两日,天知道这两个狗贼暗中窜通了多少?

更有甚者:大敌临城,郡民本就人人自危,夏粮尽焚更是如雪上加霜。如今再要是得知十数万流匪将予数日后就要攻来,郡兵与百姓会如何应对?

总不能如长武县一般,被流民活活分尸,生生吞下吧?

便是用脚趾头猜,也定然是杀了他这个太守,降了流匪……

“使君,已是火烧眉毛,万万不可犹豫,不论是逃,还是……嗯,还是速速定计为好。不然待流民起兵的消息散出,难保如赵郡尉之流不会先下手为强,拿使君的人头祭旗……”

“逃?说的轻巧,往哪里逃?焉知东南的麻亭、永寿、三水等县是不是也反了?”

见薛景茂脸上阴晴不定,长史猛一咬牙:“那就降……降了李氏,总好过被饥民活剥生吞。再者朝廷不仁在先,弃我等而不顾,就勿怪我等良臣择木而栖……”

薛景茂本想说一句“两军对垒,胜者为王”,但话到了舌下,却迟迟吐不出口。

坚壁清野,以免资粮于敌这无可厚非,但错就错在,朝廷弃一郡之百姓而不顾。

自泾州刺史撤数千溃兵经赵兴郡退走,又顺手烧了粮草,至今已然近月。薛景茂饱读史书,更治理地方近十载,焉能不知杨钧此举会造成什么后果?

但急报往州城送了上百封,却皆是石沉大海,竟连句敷衍之语都无?

薛景茂焉能不知,朝廷已将赵兴郡这四十万子民视为鸡肋……

圣人大义虽有“忠君”,亦有“爱民”。

既然你不仁,那就莫怪我无义……

浩瀚的宇宙中,一片星系的生灭,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。仰望星空,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,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?家国,文明火光,地球,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。星空一瞬,人间千年。虫鸣一世不过秋,你我一样在争渡。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?爱阅小说app

列车远去,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,也带起秋的萧瑟。

王煊注视,直至列车渐消失,他才收回目光,又送走了几位同学。

自此一别,将天各一方,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,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。

周围,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,久久未曾放下,也有人沉默着,颇为伤感。

大学四年,一起走过,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。

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,光影斑驳,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。

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,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,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。唐三瞬间目光如电,向空中凝望。

顿时,”轰”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,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,直冲云霄。

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,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,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,所有的气运,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。

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,摇身一晃,已经现出原形,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,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,九尾横空,遮天蔽日。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,稳定着位面。

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,否则的话,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。

祖庭,天狐圣山。

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,不仅如此,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,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,朝着内部涌入。

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,瞬间冲向高空。

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。而下一瞬,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。

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,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,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,取而代之的,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。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。

列车远去,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,也带起秋的萧瑟。

王煊注视,直至列车渐消失,他才收回目光,又送走了几位同学。

自此一别,将天各一方,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,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。

周围,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,久久未曾放下,也有人沉默着,颇为伤感。

大学四年,一起走过,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。

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,光影斑驳,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。

大神眀志的大魏春最快更新

大魏春 第六八零章 你不仁,我不义

上一章  |  大魏春目录  |  下一章

休闲文学吧提供免费小说,请读者支持正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