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书架
小说社区
书库 • 全本
玄幻 • 奇幻
武侠 • 仙侠
都市 • 言情
历史 • 军事
游戏 • 竞技
科幻 • 灵异
您当前所在位置:休闲文学吧>>重生明末当皇帝

第476章:发展成果

更新时间:2017-05-07  作者:夏烽原
重生明末当皇帝 第476章:发展成果
天启十五年,北方的改革已经持续多年,改革基本上已经全面完成,一个完善的行政制度已经出现。过去的地方自治体系,被如今的朝廷的新管理体系所取代,行政体系一直从州县级延伸到乡镇级,只有村级是自治体系,但在行政村级别,也有一个朝廷派遣的汉皇党村委书记。

这套体系,基本上就是朱由校照搬后世中国的行政模式。

同时在地方上,建立了完善的司法、治安、教育、水利、林业、农业、民政、工商、税收管理体系。

对农业税的改革,在北方已经全部完成,所有土地的丈量、产权登记都已经明确了下来,在心的农业税收制度之下,出现了大量自营土地的农业公司。那些传统的买地收租的地主,因为税率太高,已经逐渐消亡,只剩下了一些税收还能承受的小地主,不过这些小地主也大量的往农场的家庭农场的模式发展。

在这种新的农业税模式下,土地拥有者必须花心思去经营土地,而不是无脑收租,成立了农业公司之后同样也需要缴税,所以必须努力提高生产力,才能确保农业公司的盈利。

对于那些地主来说,他们很多还是有这个财力进行投资的,没有这个财力的那就买地呗!反正朱由校的想法,就是逼迫那些地主老财把钱拿出来投资,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。

根据发展经济学和“贫困陷阱”假说,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投资超过gdp的11。

大明要摆脱这个贫困陷阱,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增加投资规模。

北方各省改革这么些年下来,每年的投资是越来越庞大的。一方面是民间投资,也就是那些地主为了规避农业税收政策,不得不选择成立农业公司对土地进行自营,从而投入资金改善生产力和生产条件。一方面就是民营资本在工商行业的投资,特别是皇家科技学院和朝廷成立的各个国企在科研上的投入,诞生了一系列的技术,也为北方各省的工商业带去了巨大的竞争力优势,特别是蒸汽机、铁路的出现,而民营资本发展最快的北方省份就是山东。

山东出现了大量的工厂,一大批工厂主的涌现,让民营轻工业开始蓬勃发展。一方面山东属于华东区域省份,具备沿海优势,而此时大明正在走向海权经济时代,海运成本更低,同时还有大量的还样贸易优势。同时山东这个地方的风气,百姓也比较的勤劳节俭,加上朝廷成立的那些国营银行对工业的扶持,给予了大批贷款,也让山东地区的民营工业迅速起飞。

另一方面的投资,则是朝廷和国企的投资,朝廷正在不断投资建设民用基础设施,而且投资规模开始变得越来越大。而国营企业,则是重点投资重工业、矿业、农业这些领域。

国营企业在重工业方面的发展,现在已经是彻底走上正轨了,重工业投资相比轻工业来说周期更长、见效更慢,但是这个行业比较稳定。特别是大明此时,正处于一个走向快速发展的阶段,大量的建设活动,让这些重工业拥有越来越庞大的市场。

在炼钢方面,天启十五年已经全面采用平炉炼钢法,平炉炼钢技术已经很成熟了,500吨级的转炉随处可见,现在国营钢铁企业刚刚攻破2000吨级的平炉建设技术,天启十五年又有一大批2000吨级的平炉投入建设,几年之后就可以投产。

天启十五年大明国营钢铁厂的钢铁产量,也成功突破了800万吨,同时南方民营钢铁厂的产量则是迅速下降到了不到500万吨。

在钢铁行业,民营刚铁厂的技术已经变得全面落后了,而且在燃料、矿石等方面,南方相比北方也没什么优势。南方地区的钢铁产品,逐渐被北方的国营钢铁产品所取代。而随着南方进入改革,南方的轻工业则是开始进入爆炸式的发展阶段。

钢铁行业的发展此时也变得非常迅速,一方面机械制造业、铁路建设的兴起,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,百姓逐渐走向富裕,市场对钢铁的需求也正在不断增长。国营钢铁厂现在每年的盈利都在不断增长,这些盈利又投入到了技术的攻坚和产能的扩张上面。

国营矿山的投资,同样也在持续展开。此时大明的开矿技术,可谓是突飞猛进一般,威力更大的炸药,还有靠谱的蒸汽机排水设备,更有直接修进矿山的铁路。从开采到运输,都排除了过去一系列的难题。

国营农场则是以生产商品粮、油料作物等保障作物为主,同样也是国营企业投入资金,对生产技术进行提升。

同时还有一些生产轻工业商品的国营企业,这都是朱由校整出来的,这类国营企业因为涉及轻工业,轻工业市场变动较大,而且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,所有这类国营企业老总的权力会更大一些。

在朝廷、国营企业、民间资本的投资之下,大明北方各省的投资总额,在天启十五年占到了gdp的21的超高数值,而且工业蓬勃发展,北方各省的工业产值在天启十五年也占到了gdp的63。

光是国营企业在天启十五年缴纳的税收和上交的盈利,就达到了15亿元,技术的领先带来了无比庞大的红利。而且这种工业技术的领先,是全世界范围的领先,可谓是想不赚钱都难。

国营企业的发展,已经在天启十五年开始收到了丰厚的回报,并且因为大明南北都进入改革,接下来的需求更大,特别是在钢铁需求方面,更是缺口极大,国营钢铁企业正在大量的扩充产能。

南方的那些钢铁厂,随着改革也陆续成立了钢铁公司,一些资金比较雄厚的民营钢铁公司已经开始引进国营钢铁厂的技术,在冶炼技术方面,现在随着改革的持续,国营钢铁厂对技术并不封锁,民营钢铁厂同样也可以引入,但价格就比较高了,而且那些民营钢铁厂必须正常纳税。

重工业也是允许民资进入的,从而增加市场竞争,避免国营企业走向僵化。不过在能源、矿业、金融、交通、精密制造、烟酒这些领域,民营企业则不是想进就能进的,部分业务允许民营企业进入,但是限制也很大。例如矿业方面,也只有那些不适合国企经营的小型矿山允许民营企业开采,但出了矿难要负责,同时也要缴纳较高的税收。

在金融、能源、矿业、交通运输、精密制造等领域,国营企业占比达到90以上,民营企业大部分被限制在这些领域之外,一些领域甚至是被完全限制。这些行业,要么是很容易掠夺人民财富的,要么是躺着赚钱的。前者落入民营资本手中,那对于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,后者与其便宜民企,为什么不给国企赚?

已经完成改革多年的北方各省,此时虽然还是天灾不断,但却是被平息了下来。朝廷在北方完成了保障体系的布局,粮食保障是最基础的方面,不管怎么闹天灾,都能使粮价保持平稳。特别是铁路系统的逐渐完善,粮食运输已经变得很方便了。

同时在绿化方面,这些年朝廷也付出了诸多的努力,过去北方各省的森林被砍伐之后,是没人去种树的,结果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。旱灾和水灾一来,土地水份涵养能力差,要么旱死要么涝死。

一方面朝廷在各州县,对境内的大面积荒山、荒滩、荒地、荒沟进行植树造林,成立国营林场。

一方面,则对于那些碎片化的荒山、荒滩、荒地、荒沟进行拍卖,明确承包权,允许私人开荒者承包一百年,一百年后承包期到了之后,再自动延续。但是承包四荒地的个体、单位,需要在三年内完成植树造林,并且不能用于从事其他经营活动,只能进行植树。

四荒地的拍卖政策,也分两种。一种是适合家庭承包的那种,则在当地行政集体内进行拍卖,相当于某村有四荒地拍卖,只有这个村的村民可以参与竞拍。另一种规模更大一些,不适合家庭承包的,则对外公开招标,外部单位可以参与。

朝廷尽管是以承包的名义将四荒地拍卖出去,实际上也相当于是把土地产权交给个人一两百年。但之所以要以承包的名义,则是为了日后国家对生产资料进行调控,如果民间资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太过严重,国家则可以按照承包合同,将生产资料进行收回。

通过大量国营林场的建设,以及四荒地的拍卖政策,北方各省的四荒地得到了妥善的处理,此时都已经种上了大量树木。

大规模的植树造林,已经出现了不小的收效,对于洪涝干旱灾害的抵御能力已经增加了不少,随着那些树木的长大,水土涵养能力还会进一步的增强。

明末的很多天灾,实际上都是引发的。因为树木被大量砍伐又没人植树,气候稍微异常一点就是一场灾害。而此时朝廷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,正在修复这些被破坏的生态环境,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已经明显增强。

随着北方重工业的发展,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,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被解放出来,抗灾能力脆弱的小农经济已经逐渐在北方各省消失,如今只要不是发生地震什么的,基本上都死不了人。

各地的武警、军队,在受灾之后也是火速参与救援,相比之前朝廷没有什么作为来说,现在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,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快速的反应机制和应对机制,百姓碰上自然灾害,也不会被逼的卖妻鬻子、离乡逃荒。

从事工业的百姓,则是更加稳定。而那些从事农业的老百姓一旦受灾,朝廷也会展开救灾活动,对百姓的损失进行补助。

多年的改革之后,北方各省的普通百姓已经过得很自由了。平时官方收税根本收不到他们头上,如果是自耕农,朝廷已经给自耕农免税了,土地只要不超过50亩,都是可以免税的。如果是在城镇工作的百姓,如果是在国营企业、工厂,或者在民营企业有正式编制的,也就是缴纳一些个人所得税,而且是得发了工资才交的,对于普通百姓的收入来说个人所得税也不高。

如果没有单位编制的百姓,则是没有人向他们收取个人所得税。

以前官府是向普通老百姓催科,改革后的官府则是向地主、商人催科。以前向老百姓催科的时候,不仅没有油水,又惹出民愤。现在向地主、商人催科,那绝对是油水丰厚,当然朝廷自然也不会竭泽而渔。

但是在朝廷看来,地主、商人存在的意义,无非就是两个。一个是组织生产,一个就是纳税。

所以地主、商人,在朝廷眼中就是工具和钱粮。

对于那些不能发挥出组织生产能力的地主及商人,不管怎么压榨油水都是存在公理的。

同时北方各省的百姓,现在基本上已经完成资源配置了。从事农业生产的百姓,朝廷通过移民等方式,分给了大量土地。而那些佃农,则因为工业的发展,工人收入更高,大量进入城镇成为了工人。地主因为缺乏佃农,加上朝廷的高额税收,不得不转型成立农业公司,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来经营生产资料,从而使得北方各省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得到了迅速的普及。

而成为工业人口的那些佃农,也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资源配置,尽管工人对厂房、设备这些生产资料没有产权,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这些资料,也属于完成了资源配置,让他们可以发挥出个人劳动力价值,生产出相应的财富。朝廷的工人保障体系的完善出台,也保障了工人们的权益。

工人地位的提高,那是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之后,与资本家抗争之下所产生的结果。而此时的大明,不仅是工人在和资本家进行抗争,同时朝廷也在和资本家抗争,所以才出台了工人保障体系,让工人在与资本家抗争的过程中有法可依,能够保障自身权益。

西方人所谓的民主,实际上只是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之后的结果,并非是先有了民主,才有经济、生产力的发展。美国人也最擅长偷梁换柱,在一些虚假的基础上包装出一套套看起来很有道理的理论,然而这些理论的基础就是错的,上面就算是长出花儿,那也是虚假、错误的东西。

此时朱由校要想消灭阶级差距,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发展生产力、解放劳动力,同时坚持以国营经济为支柱的理念,民营企业则是作为市场辅助力量,同样也可以顶个半边天,但他们要面临的是残酷的市场竞争,只有最优秀的那一批才能活下来,没有谁可以翘着脚赚钱。

重生明末当皇帝 第476章:发展成果

上一章  |  重生明末当皇帝目录  |  下一章

休闲文学吧提供免费小说,请读者支持正版